科技日報記者 劉俠
7月10日,記者走進位于成都高新區的四川具身人形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立刻被四足機器狗“靈瞳”的精彩表現所吸引。只見它身姿矯健,快跑、跳躍、翻跟頭、打招呼,一系列動作行云流水。
“我們公司的機器狗將在2025年成都世界運動會(以下簡稱‘成都世運會’)上大展身手,它們將作為‘賽會導覽員’,為觀眾和運動員提供路線指引和賽事介紹。”四川具身人形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發展中心總監程卿苗介紹。
隨著成都世運會的腳步日益臨近,從賽事設備的安裝調試到舊有場館的改造升級,再到多元活動的火熱開展,成都正以飽滿的熱情,迎接這場國際體育盛事的到來。
作為成都世運會八大賽區之一,成都高新區承擔著多個大項比賽的重任,這里不僅匯聚了全球體育健兒的目光,更憑借一系列“黑科技”的應用,成為展現科技與賽事融合魅力的前沿陣地。
“黑科技”守護賽事安全與高效
7月10日,在成都高新體育中心場館外,一只黑色的機器狗正有條不紊地緩緩行走,它靈動的身姿吸引了眾多目光。這只安防型機器狗可不簡單,它集成了激光雷達、視頻識別單元等先進技術。
“這款機器狗能夠搭建溫度場并實現電氣火災預警,具備全天候巡檢能力。它可以識別高溫、電氣異常等風險信號,一旦發現異常將及時上報。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風雨交加,機器狗都能持續穩定運行,確保比賽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中順利舉行。”成都高新成安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肖斯予告訴記者。
與機器狗并肩“工作”的,還有一臺不知疲倦的掃地機器人。它正按照預設路線在場館外圍及公共區域進行清潔作業,每天可清掃2.2萬平方米以上,且不受時間與天氣限制,還具備自主避障功能。掃地機器人的應用,將幫助場館在人員緊張、天氣炎熱的情況下實現降本增效。它們不僅能減輕人工負擔,更能提升賽事服務體驗,讓場館始終保持整潔有序。
這些成都世運會上扎堆的“黑科技”,正是成都高新區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實力的縮影。今年3月,成都高新區聚焦算力服務與應用、算法創新、數據要素供給、場景開放、產業聚集、產業生態優化六大核心發展環節,正式發布了人工智能14條專項政策,就是要以每年最高“1億算力券+1億模型扶持資金+1億場景專項資金”組合拳直擊產業發展痛點,加快核心技術突破和創新要素集聚。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聚集300多家人工智能重點企業,其中省級鏈主企業4家,市級鏈主企業6家,專精特新企業超130家,全區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占全市63%,深度合成算法備案數占全市67%。這些數據背后,是成都高新區高質量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的堅定投入和不懈追求,也為世運會上的“黑科技”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推動機器人應用場景落地
近日,在“科創天府?智匯蓉城”科技賦能世運場景供需對接活動上,6個科技賦能世運場景成果轉化示范項目正式發布,成都高新區占4席。
其中,成都越凡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機器人賦能世運會場景項目”備受矚目。該項目以觀眾體驗為核心,致力于打造覆蓋“導覽—零售—配送—安保”全鏈路的智慧賽場。世運會期間,該公司計劃在世運村部署配送、零售及巡邏三大類、共計10余款機器人產品。
“通過參與此次成都世運會,我們將積累寶貴的國際賽事保障經驗以及超大園區末端配送經驗,有望推動智能化配送成為國際頂級賽事的‘標配’,讓‘成都造’的機器人技術和產品更好地展現在世界面前。”成都越凡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劉翔表示,公司能參與成都世運會,離不開成都高新區的大力支持。
一直以來,成都高新區通過搭建企業服務平臺,主動幫助企業對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積極對接相關中試平臺,加快企業生產進度。同時,還通過對接應急、公安、軌道等部門,深入挖掘業務需求,加快推動機器人應用場景落地,讓企業能夠更好地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
當前,成都高新區正深耕機器人產業,依托天府絳溪實驗室等新型研發機構,加快建設四川機器人大腦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這些舉措不僅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也為更多“黑科技”的誕生和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
成都高新區數字經濟局人工智能產業處副處長陳超表示,未來,成都高新區將全力沖刺國內人工智能產業第一梯隊,積極打造具有全球辨識度的文旅科技融合發展新高地。在人工智能科技產品與賽事場景深度融合的道路上,成都高新區將繼續探索創新,為四川省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成都高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