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力媛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打一輛無人駕駛的出租車,看機器人在“學校”學本領,用大模型寫公文、做科研,助力傳統工業數智化轉型……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于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舉行。7月24日,記者提前探營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浦東專場。
從張江模力社區的AI企業協同網絡,到人形機器人訓練場的“技能培訓”現場,再到世博展覽館的自動駕駛體驗區,在浦東,人工智能加速應用落地已然形成一股合力,大模型、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的應用落地跑出全國首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的加速度。
從“百模大戰”到“千體混戰”,當前大模型應用落地漸成行業共識。位于張江科學城中心位置的模力社區是浦東新區重點打造的垂類模型產業生態集聚區。“模力社區就是要幫助企業走通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上海張江科學之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慧介紹,從去年8月30日投入運營以來,不到一年的時間,已經助力張江吸引約200家上下游相關企業,形成“上下樓即上下游”的產業鏈集聚效應。
在朱慧看來,要走通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有兩個重要因素:場景和生態。今年3月,模力社區與入駐社區的智譜公司聯合發布“模力社區-智譜大模型MaaS平臺”,為模力社區入駐企業提供專屬“模型池”,進一步提高了各行各業使用大模型的可及性和穩定性。
“浦東有著1500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以及非常豐富的產業結構,給了我們場景應用的底氣。”朱慧表示。模力社區以張江科學城為“超級場景試驗場”,推動垂類模型在智能生產、生命科學等七大優勢領域規模化落地。
衍因科技利用生物醫藥AI大模型技術,讓生物醫藥科研更高效、更精準,加速科研成果向臨床應用的轉化;智子熹源自研“智子能碳專家”智能體,幫助企業節能5%至15%……在模力社區,一個個大模型應用正在各行各業落地生花。
以應用場景為突破口,模力社區還布局了全國首個異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要讓機器人能用起來,首先得讓它們學好本領。在模力社區8樓,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地中心”)訓練場內,100多臺人形機器人“入校學習”,通過數據采集和基礎實訓,加速人形機器人技術突破和落地應用。
國地中心市場總監楊正葉介紹:“該訓練場涵蓋了智能制造、民生服務和特種應用三大領域的超過10個場景。不管是工業生產里的零件搬運,還是醫院里的輔助護理,甚至是特殊環境下的作業,機器人都能在這里進行針對性訓練。”
機器人學本領全靠數據“喂”,訓練場是人形機器人規模化數據集建設的基礎。“我們已采集了260多萬條數據,并計劃今年年底完成1000萬條數據采集。”楊正葉表示,“我們希望能形成業內規模領先的異構人形機器人數據集,通過共享訓練數據,實現人形機器人在工業、醫療、服務等多個領域的專項能力提升。”
自動駕駛依然是最熱門的人工智能應用落地場景之一。
在浦東,智能駕駛技術的創新與落地正高速推進:打造10個典型多維數據賦能大模型訓練場,為自動駕駛深度學習和算法優化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與訓練環境;構建100公里5G-A車聯網閉環驗證示范路線,在真實復雜的城區交通場景中,驗證新一代通信技術與車輛、道路設施的深度融合能力;高標準建設1000公里高級別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形成全域覆蓋、場景豐富的測試環境,為商業化落地提供規模化驗證平臺。
“本次人工智能大會期間,我們籌備了3類自動駕駛體驗活動、4場主題論壇、1場智能網聯生態展,全方位展現上海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創新引領力。”上海金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瑜透露,“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將發放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營牌照。”這也意味著在上海浦東很快將迎來無人駕駛的出租車。
上海浦東正在勾勒一幅自動駕駛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城市街頭的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