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韓榮 通訊員 郝東亮
8月13日,記者從山西省衛生健康委獲悉,該省加快推進醫療數字影像云平臺建設。截至目前,山西全省276家符合條件的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接入平臺,總數據量突破100T。這標志著山西省域內實現跨院影像互通共享、患者可隨時查看自身影像數據。
據山西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平臺采用“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可持續化運營”模式建設。由山西省衛生健康委牽頭招標,建設全省統一的平臺基礎設施,形成智慧影像云、數字影像服務、質控平臺、教學培訓平臺和科研平臺五大核心業務模塊。核心價值在于打破醫療機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影像檢查結果在全部各醫療機構之間的互通、共享。患者可以就近看病、會診、轉診,醫生能快速看到患者在其他醫院做的影像檢查,減少不必要的重復檢查及醫保不必要的支出。作為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重要組成部分,平臺最終將與電子健康卡統一入口,賦能電子健康卡應用。
平臺在建設期間,將國家醫保對影像數據的索引要求納入技術規范,并實現與全國醫保影像的索引對接。同時,面向患者端小程序已完成功能開發和備案,即日起,正式上線提供服務,廣大民眾可通過“健康山西官微—便民服務—晉像速查”的渠道查看自己的影像數據。
下一步,山西省將聚焦應用深化和服務深化。加快完成平臺與電子健康卡、檢查檢驗互認系統的深度融合,打破信息壁壘,確保患者在全省任何接入平臺的醫院就診時,醫生都能夠便捷、快速地調閱到其歷史影像和報告。推動影像數據的高效對接和數據共享。確保醫保結算與影像互認要求緊密聯動,讓“檢查結果互認”帶來的醫保節約和患者減負真正落地實處。
“我們將抓住‘互聯網+’健康的發展契機,拓展人工智能(AI)在平臺的應用場景。重點發展AI輔助影像篩查、AI輔助診斷報告、AI輔助質控等方面的應用,進一步提升診斷效率和準確性。”山西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山西省將在鞏固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全覆蓋接入成果的基礎上,逐步向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符合條件的基層醫療機構,以及民營醫療機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