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重慶城口:突破仿野生種植曲莖石斛技術壁壘

2025-08-14 19:03:37 來源: 科技日報 點擊數:

科技日報記者 王姍姍

8月11日,記者在國內首個規模化曲莖石斛種植馴化基地——重慶市城口縣厚坪鄉看到,基地培育的首批仿野生種植曲莖石斛,在經歷組培1年、馴化2年、野外生長3年后,達到了采摘標準,且多糖含量高于《中國藥典》標準18%。這標志著,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野生曲莖石斛的組培、馴化、仿野生種植等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曲莖石斛是我國特有物種,因形似金質發釵,故謂之“金釵”。“金釵”資源稀少且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被譽為石斛屆“大熊貓”,與人們熟知的鐵皮石斛、霍山石斛等相比,長期處于“長在深山無人問”的境地。

重慶市城口縣是“中國綠色生態中藥材示范縣”,地處秦巴山區的大巴山腹地,擁有目前已知的數量最多和性狀最優的野生曲莖石斛種群。近年來,城口縣通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多方協同,用十余年的時間,逐步消除“金釵”科研盲區,推動“金釵”資源品種化、品種產業化,走出了一條“金釵”生“金”的創新發展之路。

跋山涉水尋“金釵”

“要發展‘金釵’產業,首先要找到野生‘金釵’種群。但在懸崖絕壁上找到這一幼小植物,實屬不易。”中國中藥協會石斛專委會專家委員、重慶市中藥研究院中藥生藥研究所所長明興加告訴記者,早在1986年,重慶市中藥研究院發現并命名了曲莖石斛新種,但此后很長時間,既沒有發現野生“金釵”的公開報道,也缺乏對其資源保護和人工種植的科學研究,致使其產業化進程嚴重滯后。

據明興加介紹,曲莖石斛生長于海拔600-2400米,多見于半陰半晴的懸崖峭壁,自然授粉率很低,株叢生長十分緩慢。嚴苛的生長環境和以往的過度采集,導致曲莖石斛資源稀缺,很難被找到。

為了尋找“金釵”,2015年,明興加、羅興德等人組成“秦巴金釵調查組”,深入秦巴山區6個省市20余個縣進行走訪調查,并結合史料查閱、本草描述、植株活體鑒定等方式,對“金釵”藥用歷史和產地變遷開展追根溯源工作。

這場漫長的尋找“金釵”之旅在6年后才迎來曙光——2021年7月,調查組在城口縣東安鎮的一處懸崖絕壁巖石上,發現了數百叢野生曲莖石斛。這是重慶市內首次發現曲莖石斛資源分布,也是目前已知的曲莖石斛最大野生種群。同年次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將曲莖石斛列為一級保護植物。

“近期,調查組在城口多個鄉鎮發現野生曲莖石斛資源分布,還在河魚鄉發現迄今為止品質最佳的野生曲莖石斛植株,城口發展‘金釵’產業名正言順且前景廣闊。”城口縣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專班辦公室負責人黃座登告訴記者,城口縣已將曲莖石斛納入建設“大巴山藥谷”方案中,并支持羅興德在城口創辦國內首家針對曲莖石斛品種全產業鏈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重慶裕品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裕品堂公司”),全力推進“金釵”產業高質量發展。

研發十年破“盲區”

“實現野生資源保護和產業發展之間的平衡,唯有通過技術研發將曲莖石斛物種品種化這一條路。”羅興德告訴記者,裕品堂公司聯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重慶市中藥研究院、湖南農業大學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組建“金釵”人工繁育研發團隊。同時,他們還在厚坪鄉建立了1100平方米的石斛苗組培室、11000平方米的溫室大棚、2200畝仿野生種植基地。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野生植物可持續利用專業委員會主席羅毅波向記者介紹道,曲莖石斛和其他蘭科植物一樣,果莢中含有大量的種子,是人工組培原材料的不二選擇。但曲莖石斛種子沒有胚乳,在自然條件下萌發困難,因此只能通過培養基進行非共生培養以促進種子快速萌發。

羅毅波表示,篩選適宜曲莖石斛種子萌發的培養基并非易事,研發團隊需要不斷調試培養基各項物質比例,才能試驗出最佳培養基。此外,曲莖石斛一般只在5-6月開花,10-11月果莢成熟,研發團隊只能在這個時候采集果莢中的種子進行組培實驗,這進一步拉長了科研周期。

羅興德記得,起初組培時,眼看著一顆顆種子在恒溫無菌的組培室中由黃變綠,發芽、生根,但組培苗移到大棚種植不久,便不再生長,甚至死亡,培養基的污染率也居高不下,科研人員束手無策。科研經費陸續投入了近1千萬元,但始終沒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轉機出現在2024年,組培室里幾萬叢曲莖石斛幼苗在一夜之間冒出了頭,根繁葉茂,長勢喜人。“證明了‘金釵’是可以進行人工繁育的,這個‘盲區’我們突破了!”羅興德說。

為了讓人工培育的“金釵”種苗在野外生長,研發團隊采用了大棚馴化的方式,即把在組培室培養了1年的瓶苗轉至大棚種植2年左右,為后續移栽至野外提供緩沖。

8月11日,記者在裕品堂公司組培室看到,上百萬瓶“金釵”瓶苗正拔節生長;幾十公里外的馴化基地里,幾百萬叢“金釵”種苗像綠色地毯成片鋪開。負責組培、馴化的工作人員通過智能化設備,自動控制瓶苗、種苗生長的溫度、濕度、光照及通風等環境指標。據悉,這批瓶苗和馴化苗,預計產值達3500萬。

羅興德望著一株株“金釵”感嘆道,經過數十年的時間,研發團隊擁有了16項曲莖石斛繁育、馴化及產品加工專利技術,并建立了國內規模最大的曲莖石斛人工種植示范基地,為“金釵”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上樹貼石巧生“金”

記者在厚坪鄉一處海拔1500米的山林看到,一棵棵樹干上和散落的石頭上“貼”滿了綠油油的“金釵”,青翠藤蔓沿著樹干、石頭蜿蜒攀附,嫩綠新芽從朽木縫隙中蓬勃而出。這正是裕品堂公司的曲莖石斛仿野生種植基地。

為何要為“金釵”在野外“安家”?湖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教授覃思解釋道,2024年,他帶領團隊與裕品堂公司達成科研合作。期間,他和團隊在挖掘、鑒定野生“金釵”和人工培育品種的化學成分功能、作用機制等研究中發現,將大棚馴化了2年的“金釵”移栽到野外石頭和樹木上,模擬其原生態生長環境,生長3年,雖然耗時長,但能最大程度保留“金釵”的活性成分,有助于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覃思表示,與鐵皮石斛、霍山石斛等常見栽培石斛品種相比,“金釵”中的芹菜素、蘆丁、新沙夫苷等黃酮類化合物含量顯著富集,在提高免疫、抗衰老、調節腸道菌群等功能表現上更為顯著。仿野生種植下的“金釵”,上述活性成分含量更高,以此制成的產品功能效果更好。

在城口縣委、縣政府支持下,裕品堂公司分別于2024年、2025年獲得重慶市首張林地經營權證、重慶市首張頒發給企業的野生曲莖石斛采集證(用于人工培育),并實現了組培工廠化育苗、規模化大棚馴化、原生態林下栽培全流程種植,將原本閑置的林地轉化為生態經濟林,既提升森林碳匯能力,又實現“不砍樹也致富”,真正將“綠葉子”變成了“金票子”。

此外,裕品堂公司選育了高成分含量、高產量、穩定表達的“金釵”功能品種,通過人工繁育種苗回歸自然、種群復壯監測等技術手段,推動“金釵”一產發展;研發金耳環、鮮條以及曲莖石斛固體飲料、石斛面膜等深加工產品;還與河魚鄉聯合建設全球首個曲莖石斛保育基地,規劃打造“供圖致富園”等藥文旅主體產業園,貫通“金釵”一二三產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以科學研究為依據,將曲莖石斛的民間傳說轉為科技特色產業。”黃座登表示,下一步,城口縣將加速政企研聯動,規劃擴大曲莖石斛種植規模達5萬畝,預計產值超50億。同時,該縣有序推動曲莖石斛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出臺、曲莖石斛藥食同源資質申報等工作,解決“金釵”產業上市準入難點,讓秦巴山區“金釵”持續生“金”。

(未署名圖片均由受訪單位提供)

責任編輯:陳可軒

抱歉,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或開啟了瀏覽器兼容模式,這會影響您正常瀏覽本網頁

您可以進行以下操作:

1.將瀏覽器切換回極速模式

2.點擊下面圖標升級或更換您的瀏覽器

3.暫不升級,繼續瀏覽

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