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梁樂 通訊員 刁建新
記者8月21日從新疆農墾科學院獲悉,由該院綿羊育種團隊歷經24年持續培育的肉羊新品種“軍墾肉羊”,近日成功獲得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鑒定通過,成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首個“國字號”肉羊新品種。
記者了解到,新疆綿羊品種普遍具有適應性強、耐粗飼等優點,但也存在生長速度較慢、繁殖率和出欄率較低等缺陷,造成肉羊種業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對產業可持續發展帶來影響。
為此,在我國著名綿羊育種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守仁指導下,新疆農墾科學院綿羊育種團隊歷經24年,利用高性能薩福克羊公羊、高繁殖力湖羊母羊和適應性強的阿勒泰羊母羊開展雜交選育,通過連續四個世代的橫交固定、選育提高,培育出了肉用性能突出、繁殖力高、適應于新疆南北疆產區自然生態環境放牧、半放牧半舍飼和舍飼飼養方式的專用多胎肉羊新品種。2023年10月,這一新品種的中間試驗通過驗收,并正式命名為“軍墾肉羊”。
新疆農墾科學院綿羊育種團隊負責人楊永林介紹,軍墾肉羊具有典型的肉羊特征,公、母羊均無角,頭和四肢為黑褐色或褐色,體軀為白色異質毛;體質結實,結構勻稱,呈長桶狀,肉用體型明顯,前軀豐滿,后軀肌肉發達,背腰長而寬廣平直,四肢健壯。
2025年2月,軍墾肉羊新品種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專家組的現場核驗,專家組認為軍墾肉羊新品種綜合指標居國內領先水平,市場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在二十余年的培育過程中,我們創建了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肉羊‘核心育種場+育種場+擴繁基地’三級聯合育種體系和協同育種機制及聯合育種模式,為軍墾肉羊新品種培育和技術推廣應用提供了保障。”新疆農墾科學院綿羊育種團隊成員楊華介紹,目前,軍墾肉羊新品種育種群數量為16447只,擴繁群已達3萬余只。
內蒙古農業大學校長、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劉永斌認為,軍墾肉羊集中了多個品種的主要優勢,區域性明顯,能夠很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帶動中西部肉用綿羊產業發展,特別是對于新疆地區有很明顯的帶動和引領作用。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