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魏依晨
8月20日至21日,一場科技興農之會來到了江西贛州。
這場優秀科技特派員巡講活動由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江西省科技廳主辦,以“秉持初心,當好科技特派員;扎根基層,服務農業現代化”為主題,將江西省科技特派員、一線技術骨干及服務對象匯聚于此。
會上,一組亮眼的數據勾勒出“秀才下田間”的壯闊圖景:江西省累計選派超過3.6萬名科技特派員深入一線,服務各類農業經營主體2.4萬家。
2025年,江西省按“一縣一業”組建產業科技特派團211個,174家科技小院均派駐科技特派員,服務網絡已覆蓋江西涉農縣(市、區)。
從“專家下鄉”到“體系賦能”,科技特派員制度帶來的創新力量,已經走入江西的各個角落。
在贛縣區的江西一粒紅塵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基地,一排排菌棒整齊地擺放在菌架上,大棚內的茶樹菇“撐”起了一把把“小傘”,空氣中彌漫著菌菇獨特的香味。
“以前憑經驗,現在靠數據,畝產足足提高30%。”企業負責人的感慨,道出科技對傳統農業的重塑力量。
不遠處的泰和縣塘洲鎮坦湖村,江西省農科院張大文團隊聯合汪陂途都市農場有限公司制定的生態養殖技術,歷時8年的“標準化”行動,其成果凝結成一張張養殖明白紙、一套技術管控模式和一本精心制作的《泰和烏雞全產業鏈質量安全風險管控手冊》。
會場上,江西的“一縣一業”已是滿腹經驗的“科技樣板”。
廣昌白蓮產業團創新全鏈條技術幫扶模式,帶動企業增產、蓮農增收超30%,讓白蓮變成了“金蓮”。
南昌大學劉小如教授等突破白蓮采后鮮凍、加工沉淀產生、副產物高值利用等系列技術難題,推動廣昌白蓮深加工率從15%提升至60%,帶動產業綜合產值突破30億元,實現全產業鏈延伸升級。
婺源綠茶、鄱陽湖水產等特色產業,在特派員護航下提質增效,科技真正成為產業發展的“硬支撐”。45個九江科技特派產業團,在茶葉種植領域,針對寧紅秋茶在秋季高溫干旱條件下的實際難題,指導企業因地制宜引入智能化灌溉技術,優化茶園水分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水產養殖實踐,通過安裝水下機器人和水質在線監測儀,某養殖場魚苗成活率較設備安裝前提高5%,飼料浪費量減少約15%,管理成本節約了8%左右。
“我們還要緊扣縣域產業需求,讓科研課題從土地里‘長出來’;要機制突破,鼓勵技術入股、利益共享,與企業結成‘創新共同體’。”江西省科技廳副廳長唐云志說,江西正推動服務模式向“常下鄉、常在鄉、常惠鄉”深化。
(江西省科技廳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