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冬琦 陳欽榮 科技日報記者 劉昊
在全國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賓陽,“分布式光伏+農光互補”模式讓荒坡變身“陽光銀行”;柳州國軒電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蒼梧縣六堡鎮的茶園里,智能電炒鍋吞吐著茶葉,電氣化殺青工藝讓每噸茶葉減少碳排放……立秋時節,走進八桂大地,撲面而來的是綠色發展的蓬勃活力。
新能源作為第一大電源裝機超5000萬千瓦、“碳電尋源”系統一鍵查詢“數字碳賬單”、綠電交易半年突破百億千瓦時……廣西一系列生動實踐的背后,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刻指引。如今,廣西正以電力綠色轉型為旋律,奏響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的綠色樂章。
今天的廣西,每消耗3度電,就有2度來自清潔能源。近年來,廣西積極踐行“兩山論”,推動能源結構深度重構,從過去以水火為主發展為風光水火核蓄儲多元協同的格局。風、光等新能源更是從零的突破發展到千萬千瓦級集群。
“十四五”以來,廣西新能源年均增速達40.9%。截至今年6月,廣西電源總裝機容量1.1億千瓦,清潔能源占比超七成;其中新能源裝機5329萬千瓦,占總裝機的48.5%,是廣西第一大電源;光伏、風電裝機分別達2792萬千瓦、2272萬千瓦,同比2015年分別增長229倍、56倍。
伴隨新能源快速發展與大規模接入,電網網架結構、調度模式、運行方式也發生了顛覆性改變。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以數字化綠色化協同,促進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推動電網更智能、更綠色、更可靠。
以實現高比例新能源高水平消納為目標,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電網運行全流程,構建起“技術賦能+精準調度”的智能體系。“我們上線AI數字員工、調控智能體,升級‘人工智能算法+人工預報員’方式,提升‘風光水荷’預測準確率,從源網荷儲各環節保障電力供應和新能源最大程度消納。”南方電網廣西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總經理鄒清林說。
在八桂大地這片綠意浸潤的土地上,綠色動能澎湃涌動,成為驅動產業升級和鄉村振興的新引擎,不斷提升發展“含金量”。
今年上半年,廣西全社會用電量1284億千瓦時,其中,產業增加值貢獻度大的高技術裝備制造業用電增幅達9.6%,占比升至58%的服務業同比增長6.7%,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同比下降1.9%,“高效低碳”的轉型軌跡愈發鮮明;風能原動設備制造用電同比增長120%,三新行業以41.2%的增速領跑,綠電產業鏈的蓬勃動能清晰可見。
如今,廣西3100個電氣化村星羅棋布,1905座鄉鎮充電站守護綠色出行,零碳示范區以及零碳供電所、零碳綜合能源站等各類應用場景成燎原之勢,綠色動能正轉化為鄉村用電的增長活力。上半年,廣西鄉村居民用電達246.4億千瓦時,同比增加5%,支撐著鄉村綠電消費穩步提升。一個個跳動的數字,見證著從“發展綠色”到“綠色發展”的質變。
在探索綠色發展的路上,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不斷解鎖新場景、解碼新方案。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美麗中國 低碳能源”——廣西電網公司生態價值鏈整合商助力社會降碳實踐》案例入選生態環境部2025年綠色低碳典型案例。《廣西“城+鄉能源生態”賦能社會低碳循環發展》案例在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亮相,被收錄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優秀實踐案例(中英文)》。
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戰略規劃部總經理劉艷陽表示,立足能源圈及跨圈跨界合作,加快推動能源電力綠色發展,促進“充電網、車聯網、能源網、物聯網”四網融合,推動數字經濟服務綠色發展,協同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構建立足廣西、服務南方、輻射東盟的零碳綠電產業生態圈,讓“生態綠”變成覆蓋經濟、社會的“多維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