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匯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深入企業“把脈問診”,服務企業科技創新,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8月25日,記者從重慶市科技局獲悉,重慶市科技局已累計選派293個企業科技特派員團,覆蓋38個區縣的特色產業,精準破解技術難題、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激發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力。
“企業科技特派員團是夯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重慶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重慶市科技局、市教委聯合印發《關于開展2025年企業科技特派員團選派工作的通知》,聯動區縣科技主管部門開展企業科技特派員團服務行動,面向全市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選派一批企業科技特派員團,匯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服務企業科技創新,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拓寬企業創新源頭供給,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引領企業創新發展,為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
特派員團如同連接知識與實踐的橋梁,將前沿技術和科研成果直接輸送到生產一線。在銅梁區百鈺順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其生產的筆記本電腦的外殼原始質檢效率低、漏檢率高,已成為公司高速發展的瓶頸問題。多方尋求解決方案無果之時,哈工大重慶研究院的企業科技特派員來到銅梁區,通過銅梁區“首席專家制度”與企業實現精準對接。在團隊負責人陳斌研究員的帶領下,積極爭取區科技部門科研項目支持,聯合企業技術骨干組建工作團隊,搭建了“以技術經理人牽線、專家駐企、聯合研發”的攻關模式,多次開展現場討論,利用現有技術精準施策,成功解決了筆記本電腦外殼質量檢測難題,提高企業效率,年節約維護成本超百萬元。在技術經理人的多方聯動下,科技特派員團隊與企業在智能化建設、科研平臺建設等科技創新領域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預計將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收益1億元以上。
位于北碚區的神馳機電有限公司面臨著靜音變頻發電機重量與噪音雙重技術瓶頸,企業發展進程受阻。一籌莫展之際,吉林大學重慶研究院的企業科技特派員團送來了新技術、新思想。以何佳龍教授為負責人的特派員團隊依托“機械工業數控裝備可靠性技術重點實驗室”資源,與企業共同組建聯合攻關組,聚焦結構優化與新材料應用,深入生產線厘清核心難點,通過仿真設計、材料迭代及樣機測試,于2025年6月實現首階段突破。企業技術難題得以逐步攻克,產品質量與性能顯著提升,讓神馳機電為后續大規模生產與市場推廣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