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禹涵
“由西北工業大學與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共同設立的中國分院,于今年8月,新簽署項目合作協議16份,為中白教育科技人才創新合作增添新動能。”8月27日,在陜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陜西科技創新助力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成效新聞發布會”上,陜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員、省科技廳副廳長白崇軍如是說。
白崇軍表示,陜西省以科技創新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有效統籌省內科技合作資源,不斷豐富完善科技合作方式,“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取得新成效。
據介紹,通過建設聯合實驗室、海外科技示范園區等高水平合作載體,陜西省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共享科技紅利。在吉爾吉斯斯坦建設的蘋果示范園,使當地畝產提高300公斤以上;在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國建設的12個農業科技園區,累計輻射超3000萬畝土地,有效助推當地農業現代化進程。
在科技合作項目方面,“十四五”期間,陜西省共與“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實施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30項、省級項目370項,突破多項關鍵核心技術。西安交通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攻克高溫鋰電難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與意大利高校合作成果入選“2023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陜西通過舉辦陜西國際科技創新創業博覽會、絲博會科技展等高質量活動,匯聚全球高端資源。白崇軍表示,將“縱深推進‘三項改革’,積極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努力推動陜西省‘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再上新臺階”。
此外,陜西還注重加強科技人文交流,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技術培訓2600余人次,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157名,當前在陜工作的外國專家中高端人才占比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