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通訊員 袁仕聯
9月3日,廣東院士聯合會與廣州市南沙區科學技術局在南沙聯合主辦明珠對話×高企形象大使系列——海洋產業科技創新交流對接會。本次活動吸引了來自政府部門、高校院所、重點實驗室、企業、行業協會及投融資機構等單位120余位代表參加,通過參觀調研、成果推介、需求對接、主題對話等形式,推動海洋產業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創新發展。
南沙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袁飚在致辭中表示,南沙擁有得天獨厚的深水良港、廣闊的海域空間和逐步完善的開放體系,是向海圖強、經略海洋的重要陣地,當前正緊緊圍繞國家關于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部署,將海洋產業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熱切期盼有更多海洋領域的企業項目和優秀人才選擇南沙發展,共同耕耘這片“藍色沃土”,共同奔赴“圖南之志”。
廣東院士聯合會秘書長盧育輝表示,將強大的院士凝聚力、人才號召力切實轉化為產業推動力是廣東院士聯合會當前的工作重點,通過組建專業委員會、與企業共建產業科技創新學術委員會、籌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大灣區技術轉移轉化中心三大抓手推動和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
據介紹,廣東院士聯合會設立的深海深空深地、未來城市與城鄉規劃、現代農業科技、低空技術與經濟、新能源與綠色低碳、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技術、前沿新材料、未來電子信息、未來生命健康、量子科技11個專業委員會以“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模式,吸納相關領域院士、專家以及企業家共同組成,搭建高端產業科技智庫、產業交流平臺。與企業共建產業科技創新學術委員會是院士聯合會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創新舉措。
本次活動匯集了來自海洋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高校院所、科技企業等的多項創新成果,展示了前沿科研力量在海洋科技領域的最新進展。
香港工程院院長陳兆根推介了《高端氣流產品及創新成果》。陳兆根表示,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南沙可融合傳統科技與高新技術,為船舶維修、維護及應急響應提供關鍵支撐,成為面向珠江口、輻射中國海域的橋頭堡,在海洋產業闖出一片新天地。
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副院長彭濤重點展示了其所在全國重點實驗室的涉海新能源裝備,尤其是海上浮式風機、波浪能發電裝置以及漂浮式光伏裝備的研發成果。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王振民推介了極端環境水下機器人焊接制造技術,該技術已陸續在核電檢修、船舶維修、海風運維等場景推廣應用。
路演環節,涵蓋海洋通信導航、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新材料、水下機器人等前沿方向的7個項目精彩亮相。同期舉行了明珠對話x高企形象大使系列“向海圖強,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主題對話。現場已有多家單位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據悉,本次活動搭建了“技術—場景—資本”對接平臺,推動海洋產業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升級,為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南沙加快建設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