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院士專家面對面、VR體驗中國航天博物館、與機器人互動……9月13日,2025年重慶市全國科普月主場活動在重慶金融會展中心拉開帷幕。科普法展區、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展區、數字科普展區等七大展區匯聚了來自科研院所、科技企業以及科普基地的互動體驗項目,為公眾搭建起全方位了解科技發展的平臺。
今年,隨著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正式實施,原“全國科普日”今年起升級為“全國科普月”,并將每年9月定為全國科普月,標志著我國科普工作邁入制度化、常態化、全民化的新階段。此次活動由重慶市科協聯合市委宣傳部、市教委、市科技局等30余家單位共同主辦,旨在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活動,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啟動儀式現場為2024年全國科普日優秀活動、優秀組織單位代表頒發了榮譽證書,為重慶市科學傳播專家團專家代表頒發了聘書,并為重慶市科技志愿服務總隊及支隊代表授旗。
現場發布的《重慶市科普研學地圖》通過文圖展板、影像視頻等形式展示全市優質科普資源,創新推出“科普+文旅”研學旅游線路,推動科普資源從“分散”走向“共享”,為市民隨時開啟“科學之旅”提供實用指南。
啟動儀式后,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橋梁工程專家、林同棪中國榮譽董事長鄧文中,以及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飛行汽車項目總師、高級工程師榮正璧分別作了科普報告。在鄧文中院士題為《談談讀書與創新的事情》的報告中,他提出的問題引發了在場聽眾的深思:“過去人們常常稱贊‘寒窗苦讀’,但讀書為什么一定要‘苦’?”隨后,他強調了持續學習與保持良好心態的重要性,并鼓勵大家“今后無論是讀書還是做事,都要樂于為之、樂在其中!”講座中,鄧文中院士還結合多個案例,強調了創新的重要性,并通過“5個I”“3個W”“3個C”闡釋了創新的內涵與動力,鼓勵大家勇于探索、持續創新。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還推出了科普劇目展演、科普大講堂、科普短視頻展播等特色項目,以“藝術+科學”的創新形式,讓市民在輕松氛圍中感受科學魅力。
重慶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將以全國科普月啟動為新的起點,通過多元化的科普形式和內容,進一步激發公眾科學興趣,為推動科技創新與科普事業協同發展注入新動力。此外,全市科協系統以全國科普月活動為契機,按照《重慶市“渝善渝美”志愿服務行動總體方案》要求,重塑科技志愿工作體系,壯大科技志愿服務隊伍,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志愿服務。
據了解,2025年重慶市全國科普月主場活動結束后,由各區縣、企業、高校及科普場館組織的科學家精神宣講、科普講座等各色科普活動將在全市陸續開展,貫穿整個九月,真正實現科普全領域行動、全地域覆蓋、全民參與共享。
(圖片由重慶市科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