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
9月13日,主題為“新動力·新能源·新常州”的2025國際新能源博覽會(以下簡稱能博會)在江蘇常州開幕。
“新能源產業正步入技術迭代、換擋提速的發展新階段,常州以能博會的啟幕,全面展示了常州新能源產業發展成果。”常州市委書記王劍鋒表示,常州將以大會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共同為產業向高向新攀登,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推動常州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以產業生態級創新“突圍”
天合光能N型i-TOPCon電池以突破性效率重新定義光伏“天花板”,中創新航半固態電池攻克-30℃極寒工況運行難題,寧德時代神行超充電池實現“充電一刻鐘,續航四百里”的顛覆體驗……在常州,從實驗室到生產線,技術創新的火苗越燒越旺,一條“研發—中試—產業化”的創新鏈已然成型。今年1至7月,常州新能源領域規上企業完成產值5077億元,同比增長4.3%。
開幕式現場,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何映昆發布《常州·中國新能源產業高地“名+”標識矩陣》,提出要打造“名+”標識矩陣,深化常州·中國新能源產業高地建設。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劉文強指出,要以新能源為戰略支撐,全面推進工業綠色發展,8培育發展綠色生產力。
在常州溧陽零碳園區,寧德時代打造了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管理體系,通過綠色電力溯源系統,實現每一度電的碳足跡可追溯、可核查、可認證,為應對歐盟電池法等國際綠色貿易壁壘提供解決方案。
寧德時代監事會主席、生態發展委員會主席、區域管理總裁吳映明說:“在常州,我們正以每年一個百億項目的‘時代速度’刷新產業紀錄。下一個十年,我們的愿景是實現產業的新能源化,構建‘零碳新基建’。”
現場,溧陽市市長周永強發布《溧陽零碳園區建設方案》,為溧陽零碳發展的未來繪制藍圖。方案提出以“兩網一中心”為核心,通過微電網、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基地及溧陽港和零碳場景創新中心賦能,為區域踐行“雙碳”目標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操范例。
這里不僅是綠色園區,更是智慧能源的示范高地。
常州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石旭涌在現場發布《長三角(常州)雙碳·ESG國際產業創新園建設方案》。未來,常州高新區將依托高鐵新城核心區,構建“一核引領、三區聯動、N區協同”的發展新格局,打造ESG高端服務、綠色智慧能源、低碳智造三大核心產業集聚區,預計帶動形成超過3000億元的產業規模,為全國高新區“雙碳”可持續發展提供示范樣板。
構建全球能源創新共同體
本屆能博會中,3000平方米的嘉年華展區中,各類硬核科技輪番上場。在開幕式現場,一場高端產品展覽引得與會嘉賓紛紛駐足。光伏行業新產品、新能源汽車、虛擬電廠、具身機器人等產品覆蓋了發電、儲能、輸電、應用、網聯、AI+新能源等六大板塊。超30家企業參展,集中展示常州新能源企業端硬核實力,全維度呈現行業前沿技術。
新能源的支點效應,讓常州謀劃未來深層次邏輯成為可能:搶占“人工智能+”新賽道。
“常州將持續用力、苦練內功,保持在制造端的領先優勢,加快在場景應用解決方案上全力突破,前瞻布局未來細分領域,打造代表江蘇高質量發展水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高地。”王劍鋒說。
能博會開幕式上,33個重點項目完成簽約,總投資超337億元,涵蓋人才、科創、產業等多個領域,為常州新能源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沙特阿吉哈茲集團高級顧問阿瓦德·阿卜杜拉·德格斯表示:“常州的新能源產業生態令人印象深刻。我們期待與常州在綠氫、儲能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動全球能源轉型進程。”
站上廣闊舞臺,常州誓將流量、政策、服務,轉化成推動區域發展、提振消費的長效動能。蒂森克虜伯6年6次增資,安米集團投建全球最大軟磁材料基地,105家世界500強落子布局。
以能博會為契機,常州正以創新作答綠色發展時代之問,為全球新能源發展提供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