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你可能以為,只有人類才會“看別人做事,自己偷偷學藝”,但一只聰明的鸚鵡,會不服氣地歪頭反駁你。
最新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藍喉金剛鸚鵡——這種羽毛以亮藍為主、脖子上一抹天青的漂亮大鳥,居然能通過“偷看”別的鸚鵡和人類互動,學會一連串復雜動作。它們不是被手把手教的,也不是靠試錯摸索的,而是像追劇一樣,安靜地坐在一旁看別人表演,然后默默記下全套流程,輪到自己時,立馬“復制粘貼”。
這種學習方式,在心理學上有個專門的名字:第三方模仿。意思是,你不需要親自上場,只要在一旁觀察兩個人之間的互動,就能掌握新技能。在人類社會,這屬于文化傳承的“基本功”——孩子看爸媽怎么做飯、怎么打招呼,慢慢就學會了日常的規矩和習俗。但這一直被認為是人類的“專利”。
此前,科學家只在一些動物中發現過“第二方模仿”,也就是直接從示范者那里學習,比如小鵪鶉跟著媽媽學啄食。這次,藍喉金剛鸚鵡成了首個被證實具備第三方模仿能力的非人類物種。
科學家在西班牙特內里費島召集了14只圈養的藍喉金剛鸚鵡,其中兩只8歲的鸚鵡提前接受了訓練。它倆根據研究人員的手勢,完成五個特定動作:單腿抬起、原地轉圈、拍打翅膀、把頭縮進肩膀,還有用喙碰特定物體。這兩只鸚鵡就像舞臺上的演員,而其它12只鸚鵡則分為兩組。
實驗開始后,其中6只“觀眾”鸚鵡被安排坐在一旁,靜靜觀看演員鸚鵡如何與科學家互動,其它則作為對照組不觀看表演。之后,科學家對它們發出同樣的指令。
結果令人驚訝:“觀眾”不僅學得更快,還掌握了更多動作。尤其是單腿抬起這種高難度動作,它們的準確率是對照組的兩倍。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有些鸚鵡甚至在還沒收到指令、也沒拿到獎勵的情況下,就主動開始模仿,急切地表現出“我懂我懂”。
這說明,它們不是機械地等待指令和獎賞,而是真正理解了所看到的行為模式,具備了某種“社會學習”的認知能力。
當然,科學家也提醒,這次實驗的鸚鵡數量不多,教的動作也有限,就像只考了五道題的小測驗,還不能立刻斷言所有藍喉金剛鸚鵡都這么聰明。但這個發現已經足夠震撼,它讓我們重新思考:動物的復雜社會行為,比如群體協作、信息傳遞,甚至某種形式的“文化”,會不會正是通過這種“看熱鬧學門道”的方式悄悄傳播的?
換句話說,某些聰明的動物靜靜盯著別人互動,說不定它們正在上一堂“社會行為速成課”,而我們可能才是那個還沒看懂劇情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