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太陽炙烤著大地,你滿頭大汗地走在街上,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來罐冰可樂,或者挖一勺冰淇淋,瞬間讓自己“降溫續(xù)命”。這并不僅僅是你的個人偏好,而可能正是全球變暖悄悄寫進人們飲食習慣里的一行代碼。
一項發(fā)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地球越來越熱,人們喝下去的糖也越來越多。科學家發(fā)現(xiàn),在氣溫12到30攝氏度之間,每上升1攝氏度,每人每天攝入的“添加糖”就會多出0.70克。別小看這不到一克的量,它是藏在汽水、果汁飲料和冰淇淋里的“隱形糖分”。
科學家翻閱了2004年到2019年間美國家庭的食品采購記錄,再結合各地的天氣數(shù)據(jù)(如溫度、濕度、風速和降雨)進行比對,結果發(fā)現(xiàn)了一個清晰的模式:天越熱,人們越愛買含糖飲料和冷凍甜品。這些冰涼、甜膩的食物仿佛成了對抗酷暑的“精神安慰劑”。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們的飲食選擇可能更容易受限于價格和便利性,而在夏季,含糖飲料和冷凍甜點往往是性價比高、易獲取的“解渴解饞”方案。另一方面,高溫帶來的生理渴求,疊加經(jīng)濟與社會資源的不足,讓部分群體在氣候變化面前顯得格外脆弱。
科學家進一步預測:如果全球持續(xù)升溫,到2095年,當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yè)革命前高出約5攝氏度時,美國人平均每天可能要多攝入近3克的添加糖,相當于每天多喝半口可樂的糖量。
對這場“甜蜜負擔”,千萬別掉以輕心。長期過量攝入添加糖,是肥胖、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加速器。而氣候變化,正通過改變?nèi)藗冿嬍承袨椋那那藙庸步】档母?/p>
值得警惕的是,在全球許多地方,高溫與高糖飲食的組合拳,正在加劇營養(yǎng)不平等。研究提醒人們:應對氣候變化,不能只盯著冰川融化和極端天氣,還得看看冰箱里放了什么。
未來的氣候適應策略,或許不僅要建更高的防洪堤,也要設計更健康的食品政策,比如在高溫季節(jié)增加對健康飲品的補貼,或在社區(qū)推廣清涼又低糖的飲食方案。畢竟,當天氣越來越熱,人們更需要“清醒”的飲食選擇,而不是被糖分“麻醉”的清涼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