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16日報道,法國法蘭西學院團隊近日在歐洲行星科學大會上提出,火星現在大氣稀薄,但在早期可能擁有一層比現在厚數百倍的大氣層。
團隊通過模擬早期太陽系環境,估算抵達火星的彗星物質總量,并與現有實際觀測值進行比較,推算出火星原始大氣的質量,結果顯示其大氣壓約為現今地球的2.9倍。這表明,火星曾像披著一層厚毯般,擁有濃厚的大氣層,這使其能夠抵御小行星頻繁的撞擊。
太陽系誕生約400萬年后,火星已基本成形,而太陽與其他多數行星仍處于形成階段。當時,太陽系內所有行星都處于圍繞年輕太陽旋轉的熾熱氣體和塵埃團塊(太陽星云)中。部分行星會暫時將太陽星云氣體吸收進自身大氣,但隨著星云逐漸消散,這些氣體會迅速逸失,大氣密度也隨之下降。
最新研究認為,火星可能“鎖住”這部分氣體的時間更長,從而維持了一層持久存在且很厚的原始酸性大氣。
團隊進一步解釋道,太陽星云消散后不久,木星與土星等巨行星軌道發生變化,擾動了彗星和小行星的運行軌跡,致使它們向太陽系內側沖擊,猛烈撞擊巖質行星。雖然科學家已從地球大氣和巖石化學特征中找到此類撞擊的證據,但在火星上相關證據仍較為缺乏。他們推測,火星當時濃厚的富氫大氣可能稀釋了彗星撞擊所帶來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