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陳曦
9月17日,作為2025年“智匯濱海”人才節的重磅活動,π生無限·才領未來——濱城“人才薈”在天津濱海高新區舉行。在“人才薈”上,四大賽事的獲獎人才逐一揭曉,同時發布兩項重要舉措。經過三年持續不斷地打造,“智匯濱海”人才節以全新的姿態和豐富的內容,為濱海新區匯聚全球人才、推動產業發展搭建廣闊的平臺。
四大賽事,吸引全球人才矚目
作為活動主要承辦方,濱海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人才節增設AI等未來產業賽道,吸引1177個項目參賽,與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形成多元創新格局。創客人才地區賽首次在北京、西安、杭州等城市舉辦初賽路演,挖掘高成長性跨省項目。境外賽延伸至新加坡、德國,超半數項目聚焦智能科技與AI,90%以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26個項目已獲種子輪到B輪融資。
引才揭榜賽聚焦重點產業鏈技術難題,發布“雙榜單”,建立“雙通道”與“直通車”機制,以“揭榜掛帥”賦能新質生產力。成功招募77個發榜項目,總榜金額3.7億元,吸引53個主體應征。濱海新區已協助龍頭企業發布近100項技術需求,引進歐陽明高院士團隊等頂尖力量,投入超10億元,形成“需求—對接—轉化”良性循環。
四大賽事共吸引來自30余國及全國百城的近7000個團隊參賽,涵蓋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千余所高校的1.5萬名青年人才。
項目落地,城才共贏促提升
人才節不僅是一場引才盛會,更是濱城推動“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今年創客人才大賽唯一特等獎項目“玻璃/陶瓷基板覆銅”成功突破集成電路板基板耐溫性與線路密度世界性難題。獲獎企業巽霖科技已落戶濱海高新區,首席執行官甄真表示:“公司已獲得近億元投資,30萬平方米全自動生產線加速建設,預計年底實現5000萬元營收,明年產值有望突破兩億元。”甄真也成為“濱城人才服務證”金卡獲得者,該服務證經濱海新區人才辦與農行合作升級,為人才提供尊享出行、康養文旅、購車購房等專屬權益。
在“人才薈”現場,5個先鋒項目完成簽約,包括得川石化14億元投資的石腦油綜合利用項目和沄翮新材料植物基相變材料項目。兩個引才揭榜賽獲獎項目的張榜方與揭榜方也現場簽約,中國農業銀行天津市分行、中國銀行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分行等金融機構分別與優質項目達成合作。通過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和一站式支持體系,濱城正推動更多優秀項目從“賽場”走向“市場”,實現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出臺重要舉措,全鏈保障助發展
“我們通過不斷構建全周期人才服務體系,優化‘鯤鵬計劃升級版’,充分釋放‘人才服務證’政策效能,優化人才成長生態。”濱海新區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區通過優化全周期服務生態,構建人才發展的制度保障網絡。
兩項重要舉措在“人才薈”上發布。其中,“興濱雄”“通濱雄”人才共享服務指引,是北京大興區、通州區,河北雄安新區和濱海新區,在人才合作協議基礎上,共同推出評價互認、柔性合作、培訓交流、創賽賦能、文化旅游、醫療健康、便捷出行等九大共享服務領域,進一步激發三地人才創新活力。
天津市人工智能(人才)創業投資基金,是天津市首支產業細分領域人才創投基金,目標規模10億元,聚焦人工智能基礎軟硬件、模型層及應用層全產業鏈條,重點投資高成長性優質人才科創項目,今年大賽人工智能賽道的獲獎項目也將是這支基金重點投資項目。
未來,濱海新區將深化全球引才布局,常態化舉辦“智匯濱海”人才節,拓展人才首站境外站,持續完善“城引才、才興城”的良性循環,讓濱城成為全球英才創新創業的優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