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孫明源
又是一年“九·一八”,在湖南大學科學館門口,全國模范教師,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教授龍兵正在給學生們講述抗戰歷史。
“1938年4月10日,日軍轟炸長沙,在岳麓山下湖南大學一帶投彈30余枚。當時,湖南大學的許多師生就在我們身后的科學館里做著實驗。”龍兵徐徐講述,在這場轟炸中,該?;瘜W系教授譚云鶴雖被炸傷,仍慷慨宣示:“余在科學館,覺敵人之轟炸,并不足畏,故未驚惶出走。”
在這次大轟炸7年后的1945年,湖南大學科學館成為了長衡岳地區日軍受降儀式的舉行地。從此,科學館又多了一個稱號——“受降樓”。
在沖擊面前,科學實驗不斷,教學活動不斷,學術精神不斷……這一個個“不斷”,是湖南大學回望歷史、面向未來的底氣。如今,懷揣著對科學和學術的敬重,湖南大學解答了“何為大學”“大學何為”的問題。
本世紀初,湖南大學的“千年學府”名號曾經引發社會熱議。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岳麓書院,其許多建筑已歷經多次修復和重建。岳麓書院院長肖永明解讀:正如教育家梅貽琦所說“大學非大樓之謂,乃大師之謂也”,千年學府的內涵也不在于建筑之古老,而是精神傳承之延續。
肖永明表示,古代書院和現代教學研究型大學同屬社會的高等教育機構,在職能發生變遷的同時,兩者在教育傳統上卻存在一脈相承的聯系。
目前,岳麓書院有歷史學和哲學兩個本科專業,開設人文科學試驗班。書院正在探索“根植中國傳統的新時代書院制育人模式”,挖掘傳統書院教育資源,以學業導師、班導師、學術興趣導師、生活導師等四個維度引導學生成長。
“書院制的核心在于重塑師生關系,讓教育回歸‘人的培養’本質?!毙び烂鞅硎荆缆磿何磥韺⒗^續深化“書院+學院”雙軌制,為構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體系貢獻智慧。
(科技日報記者俞慧友對此稿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