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駐巴西記者 王心見
全球最大的蚊子工廠日前在巴西巴拉那州庫里蒂巴健康科技園建成。工廠每周能生產1億枚蚊卵。巴西希望該工廠能為防止登革熱等蚊媒疾病的傳播找到一條有效的生物防治途徑。
蚊子工廠專門生產攜帶沃爾巴克氏菌的埃及伊蚊。埃及伊蚊是登革熱、基孔肯雅病和寨卡病毒等蚊媒疾病的主要傳播媒介。近年研究表明,沃爾巴克氏菌在埃及伊蚊體內可阻止上述蟲媒病毒的繁殖,同時使攜帶這種細菌的蚊子比未攜帶的蚊子具有繁殖優勢。沃爾巴克氏菌存在于全球超過一半昆蟲體內,但原生埃及伊蚊體內沒有這種細菌。經過多年研究,科學家已能安全繁殖感染沃爾巴克氏菌的埃及伊蚊。
蚊子工廠生產的帶菌埃及伊蚊釋放到自然環境后,將與野生埃及伊蚊種群交配,繁殖產生攜帶細菌的后代。隨著帶菌埃及伊蚊占比不斷擴大,登革熱、基孔肯雅病或寨卡病毒傳播給人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巴西是全球登革熱、基孔肯雅病和寨卡病毒等蚊媒疾病的重災區,每年引起數百萬人染病及上千人死亡。從2012年巴西開始研究利用該方法防止蚊媒疾病,并于2014年開始試點釋放帶菌埃及伊蚊。巴西希望最大蚊子工廠的建成能大幅減少蚊媒病毒病例數量,以降低巴西人口感染病毒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