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欣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研發出的一種新型分子,顯示出作為一氧化碳中毒高效解毒劑的潛力,且副作用較當前正在測試的其他分子更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一氧化碳中毒是全球范圍內常見的急診醫療問題。中毒多發生在通風不良的密閉環境中,如室內天然氣燃燒設備出現故障,或汽車在封閉車庫內運行。目前,治療一氧化碳中毒的唯一方法是以氧氣療法幫助體內排毒。然而,近一半的幸存者仍會出現長期的心臟和腦部損傷,臨床亟待找到更有效的療法。
此次,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工程蛋白分子療法,其作用機制類似“海綿”,能夠從血液中吸附一氧化碳。新型分子基于一種細菌中天然的代謝調節蛋白,該蛋白可感知極微量一氧化碳。團隊對其進行工程改造,使其能高度選擇性地結合一氧化碳,而不干擾體內的氧氣或其他重要分子。
在小鼠實驗中,該療法能迅速從紅細胞中清除一氧化碳,并使其通過尿液安全排出體外。與其他蛋白療法不同,新型分子幾乎不會引起血壓變化,避免了傳統血紅蛋白可能導致的血管收縮和血壓升高等副作用。
研究團隊表示,這一分子的低副作用和高效能使其極具臨床應用前景,未來或能在急診室甚至急救現場通過靜脈注射,快速解除一氧化碳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