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創新環境明顯優化 整體效能穩步提升——專家解讀《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5》

2025-09-22 08:08:48 來源: 科技日報 點擊數:

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9月21日,《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5》在2025浦江創新論壇發布。作為國家創新調查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自2015年開始發布,是迄今國內持續時間較長、評價體系較為穩定的評價報告之一。報告評價結果被納入多地科技發展五年規劃目標、指標,為國家和地方科技管理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

“今年的報告顯示,我國綜合科技創新水平得分為80.20分,比上年提高1.77分。”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劉冬梅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說,與去年相比,今年報告綜合考慮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和科技強國建設總體要求,對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修訂和完善。

《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5》從科技創新環境、科技創新投入、科技創新產出、高新技術產業和創新促進發展5個方面,設置12個二級指標和49個三級指標,對全國31個地區綜合科技創新水平進行評價和分析。數據顯示,近年來全國創新投入和產出規模不斷擴大,創新環境優化明顯,創新績效顯著提升。

區域創新驅動發展路徑凸顯

根據地區綜合科技創新水平得分,《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5》將全國31個地區劃分為三大梯隊。上海、北京、江蘇、廣東、浙江、天津綜合科技創新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位列前六,屬于第一梯隊。湖北、重慶、安徽、陜西、四川、湖南、山東等22個地區屬于第二梯隊。新疆、青海、西藏則屬于第三梯隊。

“今年的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在遵循動態可比的前提下,與科技強國戰略相聯系,進一步豐富評價內容。”劉冬梅說,報告顯示,我國區域發展整體效能穩步提升,戰略性區域創新驅動發展路徑凸顯。

值得關注的是,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持續加強。北京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排名全國第二位,科技創新環境保持全國首位;天津綜合排名第六位,萬人科技論文數、萬名就業人員專利申請數和勞動生產率均居全國第三位;河北綜合排名第十九位。

“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加快形成,區域科技創新綜合實力穩步增強。”劉冬梅說,上海、江蘇、浙江綜合排名均提升1位,其中,上海綜合排名居全國第一位,萬元GDP技術國際收入、勞動生產率排名第一位;江蘇綜合排名上升至第三位,企業R&D研究人員占全社會R&D研究人員比重排名第一位;浙江綜合排名上升至第五位,安徽綜合排名保持第九位。

粵港澳大灣區表現同樣亮眼,創新發展動能強勁。廣東綜合排名位列第四,上市公司R&D經費投入強度指數、億元GDP知識產權使用費出口額均居全國首位。

將目光投向長江經濟帶,其創新能級的不斷提升引人注目。湖北、湖南、江西綜合排名均實現提升,四川保持第十一位;重慶高新技術產業表現居全國首位,貴州科技創新產出和云南高新技術產業表現提升明顯。

隨著黃河流域九省區共同推進沿黃城市科技創新資源合作共享和科技成果跨區域轉化應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動力更加強勁。其中,陜西綜合排名保持第十位;山東、河南、寧夏高新技術產業表現明顯提升,山西科技創新投入排名上升2位;內蒙古和青海科技創新環境均實現提升,甘肅企業技術獲取和技術改造經費支出占企業營業收入比重排名第四位。

科技創新中心引領地區發展

《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已連續發布十年,它見證了區域科技創新的發展歷程。各地區呈現你追我趕的發展態勢,是今年報告的一大亮點。

數據顯示,在綜合排名方面,上海以1.83分的優勢超越北京,位列第一;湖北以0.29分的優勢超越重慶,位列第七;湖南以0.23分的優勢超越山東,位列第十二;江西以0.15分的優勢超越遼寧,位列第十五;寧夏以1.32分的優勢超越黑龍江,位列第二十。

“這些排名相鄰地區的得分差距不大,近年來排名多次變換,充分體現了各地區你追我趕、互相借鑒、彼此競爭、共同進步的良好發展態勢。”劉冬梅分析說。

科技創新中心引領地區發展,這一趨勢在報告中頗為突出。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效顯著,引領全國科技創新發展。

成渝地區、武漢、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扎實推進,相關表現亮眼。成都著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科創板上市企業達1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45萬家。武漢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創新創業持續活躍,每萬家企業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居全國主要城市首位。

在劉冬梅看來,區域科技創新亮點紛呈背后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各地區各部門扎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落地實施,推動我國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加快形成。

每年發布的《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揭示了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與區域發展的哪些顯著變化?

“長三角地區日益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領頭羊’,近年來,長三角科技創新水平的提升速度較快。”劉冬梅解釋說,長三角R&D經費投入、R&D人員數、發明專利擁有量、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均占全國的1/3左右;有R&D活動的企業數占全國近四成,技術國際收入接近全國一半。

與此同時,中部地區省份科技創新水平快速提升,部分省份科技創新水平進步較大。近年來,湖北科技創新引領第二梯隊,綜合排名今年超過重慶。值得一提的是江西。該省綜合排名2015年位列第二十二,2017年位居第二十,2018、2019年各提升一位,2020—2024年保持第十六位,2025年再次前進一位升至第十五位。

海南的表現同樣亮眼。該省2015年位列第二十六,2018—2020年在第二十七至二十九位徘徊,2021年再度前進至第二十六位,2023年位列第二十五,2025年前進三位至第二十二位。

“在各地區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創新投入強度持續提升,科技創新環境明顯優化,創新產出成果不斷增長,高新技術產業穩健發展。”劉冬梅建議,未來,要加強科技資源統籌協調,提升區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同時,推動區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中心的引領作用,帶動區域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

責任編輯:王倩
網友評論
最熱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了

抱歉,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或開啟了瀏覽器兼容模式,這會影響您正常瀏覽本網頁

您可以進行以下操作:

1.將瀏覽器切換回極速模式

2.點擊下面圖標升級或更換您的瀏覽器

3.暫不升級,繼續瀏覽

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