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在9月22日舉辦的2025浦江創新論壇上,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發布了《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2025》。報告顯示,2024年,4059家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和技術開發、咨詢、服務6種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總合同金額為2269.1億元,比上一年增長約10%;總合同項數為66.1萬項,轉化金額和項數總體呈上升趨勢,科技成果轉化總體活躍。
報告表明,2024年,我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始終保持高昂的創新創業熱情,不斷攻堅克難,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成效再創新高。2024年,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金額過億元的單位415家,同比增長4.1%。
截至2024年底,高校院所共計擁有18248名專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人員,越來越多的高校院所自建了技術轉移機構,或與市場化轉移機構合作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技術轉移機構與人才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1084家高校院所成立了適合自身特點的技術轉移機構,占高校院所填報總數的26.7%;2209家高校院所組建了專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人才隊伍,占高校院所填報總數的54.5%。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不斷趨向專業化。
值得關注的是,高校院所與企業產學研合作逐步深入。截至2024年底,1329家高校院所與企業共建研發機構、轉移機構和轉化服務平臺,占高校院所填報總數的32.7%,共建機構和平臺的數量達到19772家。這些機構和平臺不斷吸納聚合各方資源,助力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在促進科技成果供需有效對接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報告》指出,2024年,我國高校院所在體制機制改革、人才制度建設、高價值成果培育、企業創新合作等方面不斷推進,形成了符合自身特點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模式,一批戰略性新興領域和未來產業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助力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會上還同步發布了《醫療機構科技成果評估指南》團體標準和《概念驗證中心平臺建設與服務指南》地方標準。其中,《醫療機構科技成果評估指南》由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牽頭,聯合北京五洲融合創新產業戰略研究院、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等25家機構共同起草,明確了以轉化推廣為目的的醫療機構科技成果評估原則、指標體系構建方法及流程規范,重點適用于藥品類和醫療器械類科技成果評估,將為醫療機構科技成果轉化提供科學指引。
基于我國首套初、中、高級技術經理人培訓教材精心打造,技術經理人慕課課程也于當日在“科創中國”和“技術經理人公共服務平臺”同步上線。通過動畫演示、案例模擬等創新形式,全面講解從政策法規、成果評估、科技金融到公司管理等科技成果轉化全流程的關鍵環節,為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提供科學化、系統化、梯度化的線上資源,提升技術經理人的理論和知識水平。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