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合肥高新區:解鎖雙鏈融合的“成功密鑰”

2025-10-18 16:05:48 來源: 科技日報 點擊數:

科技日報記者 洪敬譜

近日,在安徽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上,54家合肥高新區企業的硬核科技產品一字排開,不僅是區域產業實力的集中亮相,更勾勒出合肥高新區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生動圖景。

近年來,合肥高新區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在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戰略性新興領域實現從跟跑到并跑、領跑的跨越。曾經隔“墻”相望的實驗室成果與產業需求,如今在這片科創沃土上“相見”甚歡。

圍繞創新鏈筑強產業鏈

在雙鏈融合的棋局中,“先手棋”往往決定最終格局。

合肥高新區始終緊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趨勢,以前瞻視野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

在量子科技領域,合肥高新區長期布局量子產業。以國盾量子為起點,國儀量子、本源量子、中電信量子等企業在合肥高新區陸續起航。

如今,區域內量子產業企業近80家。其中本源量子研制的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自2024年上線運行以來,已為全球163個國家和地區用戶完成超69萬個量子計算任務,全球訪問量突破3000萬次,刷新中國自主量子算力服務規模紀錄;國盾量子主導建成了全國最大、覆蓋最廣、應用最多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合肥量子城域網”,將保密通信從城域、城際擴展到天地之間;國儀量子研制的量子科儀谷,在技術源頭、技術溢出和成果轉化、產業擴增等環節加快形成量子信息產業創新鏈,提升我國量子精密測量與高端科學儀器的產業發展水平。

從“量子科研高地”到“全球量子產業集群”,創新鏈的前端突破正持續帶動產業鏈的全球競爭力躍升。

空天信息產業布局同樣彰顯“前瞻力”。依托中電科38所、深空探測實驗室等科研院所的技術積淀,合肥高新區瞄準“衛星制造—發射運營—數據應用”三大賽道,吸引星圖測控、海天絲路、國電高科等140家企業落地,形成全國少有的完整衛星產業鏈條,并獲評“商業航天最受歡迎落地園區”。其中,星圖測控研發的衛星姿控系統,市場占有率穩居國內民營企業前列,2025年初更成為北交所“商業航天第一股”,用資本認可印證產業鏈的成熟度。

2025年世界制造業大會上,合肥高新區分別與自變量機器人、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合肥)、中航(北京)科技產業服務有限公司及睿合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三項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合肥高新區在具身智能機器人、低空經濟和新型顯示三大前沿領域補鏈強鏈,讓創新鏈的“未來藍圖”持續轉化為產業鏈的“增長版圖”。

從量子到空天信息,從實驗室到產業園,合肥高新區的前瞻布局,本質是讓創新鏈牽著產業鏈走——先突破核心技術的“卡脖子”環節,再圍繞技術優勢構建產業生態,最終實現“創新領先”與“產業領跑”的雙向“奔赴”。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

如果說前瞻布局是“筑根基”,那么精準耦合就是“通脈絡”。

合肥高新區深知,雙鏈融合不能“單向發力”,需以產業鏈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反向部署創新鏈,讓技術研發始終“瞄準產業痛點”,讓成果轉化不再“隔靴搔癢”。

深空探測實驗室的“產研聯動”,堪稱精準耦合的典范。作為國家航天局、安徽省政府、中國科技大學三方共建的“國家隊”平臺,實驗室自落戶以來,緊扣空天產業鏈需求,研發通導技術試驗衛星天都一號、天都二號并成功發射,為區域內衛星制造企業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2024年底,深空探測實驗室合肥總部科研辦公區在合肥高新區空天信息產業園啟用,進一步拉近“科研端”與“產業端”的距離,讓衛星姿態控制、深空通信等技術可隨時對接區域內的企業生產需求。

“以前企業找技術要‘跨城跑’,現在實驗室就在產業園里,技術難題當天就能對接,研發周期大大縮短。”位于合肥高新區的一家空天信息企業負責人說。

為打通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合肥高新區構建起“研發機構+企業培育+場景落地”的全鏈條體系。

在研發端,2024年新落地北京理工安徽空天信息研究院、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合肥)研究院等機構,全區新型研發機構達22家,占合肥市總量的40%,成為產業鏈的“技術供給站”。

在企業端,合肥高新區實施“新質企業”高成長培育工程,培育新質企業16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3400余家,數量均居全市前列,讓創新成果有了“產業化載體”。

在場景端,2025年初,合肥高新區發布首批創新應用場景清單,以“場景牽引供需聯動”為主題,釋放15項場景機會,推介20項場景能力。這一舉措旨在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需求深度融合,加速技術成果轉化與市場驗證。

從“按需研發”到“場景驗證”,合肥高新區的精準耦合,核心是讓產業鏈引導創新鏈走——以產業需求定義研發方向,以企業主體承接創新成果,最終實現“技術有用”與“產業有益”的精準匹配。

雙鏈融合彼此成就

雙鏈融合的長效發展,離不開“土壤、養分、陽光”的協同滋養。

合肥高新區以“創新鏈為引領、產業鏈為基礎、資金鏈為血脈、人才鏈為支撐”,推動“四鏈”深度融合,為雙鏈融合打造可持續的“生態圈”。

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讓創新企業“活下去、長得大”。

近年來,合肥高新區構建“基金叢林”結出“產業碩果”,吸引了大量投資基金落地。目前,區內聚集投資基金230只,基金規模達2700億元。其中,合肥高新創業投資管理合伙企業累計投資項目近400個,覆蓋量子科技、生物醫藥等領域。

而合肥高新區出臺的20項科創金融改革政策,為1900家科創企業發放貸款超50億元,“星火貸”“科大校友創業貸”等產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2024年底,訊飛醫療在香港上市,成為安徽省首家分拆至港上市的企業;2025年初,星圖測控登陸北交所,成為當年A股“開門紅”企業——兩家企業的上市之路,正是金融鏈支撐產業鏈、創新鏈的生動寫照。

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區已培育境內外上市公司30余家,形成“科技研發—產業成長—資本上市”的良性循環。

制度創新的“紅利釋放”,為雙鏈融合“破障礙、拓空間”。依托“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自貿試驗區”“雙自聯動”優勢,合肥高新區完成全省首個智能無人車公開道路測試,落地全國首個智能無人車商超配送業務模式,為自動駕駛技術提供“真實場景”;另外,合肥高新區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促成30余項高校成果落地,讓科研人員“敢創新、愿轉化”。

從“中國聲谷”的智能語音交互,到“量子大道”的自主創新;從空天信息的衛星組網,到集成電路的補鏈強鏈,合肥高新區正以“前瞻布局、精準耦合、生態賦能”為三大“成功密鑰”,解鎖雙鏈融合的深層邏輯。

如今,合肥高新區的企業家帶著市場命題走進高校實驗室,研發人員攜著專利技術踏入產業園區。在這里,創新鏈與產業鏈不再是“平行線”,而是彼此成就的“同心圓”。

當世界制造業大會的展臺持續綻放“高新智造”的光芒,當量子計算機、商業衛星等產品不斷刷新“中國高度”,合肥高新區的雙鏈融合實踐,既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更為全國高新區破解“科技與經濟兩張皮”難題提供鮮活樣本。

責任編輯:王倩
網友評論
最熱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了

抱歉,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或開啟了瀏覽器兼容模式,這會影響您正常瀏覽本網頁

您可以進行以下操作:

1.將瀏覽器切換回極速模式

2.點擊下面圖標升級或更換您的瀏覽器

3.暫不升級,繼續瀏覽

繼續瀏覽